- [第241号]张义洋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报案后,由于客观原因没能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但予以看守并带领公安人员将其抓获的,能否视为自动投案
- [第240号]张怡懿、杨珺故意杀人案——公安机关待犯罪嫌疑人分娩后再采取强制措施的,能否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 [第222号]李林故意杀人案——二审法院能否采纳出庭支持抗诉的检察人员超出抗诉书范围提出的抗诉意见
- [第198号]王志峰、王志生故意杀人、保险诈骗案——为骗取保险金而抢劫、杀人的应如何定罪
- [第171号]李春林故意杀人案——为逃避债务故意杀人后又拿走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 [第153号]计永欣故意杀人案——故意杀人后又取走被害人财物的如何定性
- [第152号]阿古敦故意杀人案——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应如何处罚
- [第132号]曹成金故意杀人案——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 [第116号]张君等抢劫、杀人犯罪集团案——犯罪集团应如何认定?犯罪集团案件是否应全案审判?
- [第114号]李小平等人故意伤害案——对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应如何适用刑罚
- [第105号]梁小红故意杀人案——对故意杀人后为掩盖罪行而写信勒索钱财并恐吓他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第104号]王彬故意杀人案——对在盗取自己被公安机关依法查扣的机动车辆的过程中致人伤亡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第80号]王洪斌故意杀人案——到公安机关报假案与自动投案的区别应如何把握
- [第76号]魏荣香、王招贵、郑建德故意杀人、抢劫、脱逃、窝藏案——单人劫狱的行为如何定罪
- [第58号]阎留普、黄芬故意杀人案——被告人同时具备多种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和其他酌定情节的如何具体量刑
- [第50号]杨政锋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案——驾车故意挤占车道致使追赶车辆车毁人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 [第49号]李典故意杀人案——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杀人如何处罚
- [第43号]刘加奎故意杀人案——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且被害人有一定过错的案件如何适用死刑
- [第42号]张杰故意杀人案——被告人投案后未如实供述罪行但有抢救被害人情节的应如何处理
- [第41号]张栓厚故意杀人案——犯罪后由亲属送司法机关归案并在一审宣判前如实供述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
- [第40号]叶永朝故意杀人案——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正当防卫权应如何理解与适用
- [第37号]胡斌、张筠筠等故意杀人,运输毒品(未遂)案——误认尸块为毒品予以运输的行为如何定罪处刑
- [第36号]罗登祥抢劫、故意杀人、脱逃(未遂)案——对在抢劫过程中杀人(致人死亡)的案件如何定罪处刑
- [第35号]宋有福、许朝相故意杀人案——农村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不明确的侵犯人身权利案件如何定性
- [第26号]于景森故意伤害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当事人以及民事赔偿的范围、数额应如何确定